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 基金公告 > 正文

景顺长城基金汪洋:中国ETF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来源:中国基金报      日期:2024-06-24


2024621日,景顺长城外方股东景顺集团于爱尔兰注册成立的跟踪创业50指数的UCITS ETF在爱尔兰都柏林交易所、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团、瑞士证券交易所、意大利证券交易所同步挂牌上市,该产品将面向欧洲、中东、非洲、亚太以及拉丁美洲推广,这是欧洲市场首只跟踪深市A股指数的ETF产品,更意味着中国ETF国际化踏出重要一步。

此次创业50指数走进欧洲的初心是什么?ETF国际化最大挑战在哪里?越来越卷的ETF市场突围之路在何方?什么是景顺长城ETF未来发力方向?中国基金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听他谈出ETF业务发展的国际化思路。

在汪洋看来,此次推动A股指数出海是中国ETF国际化的一次积极探索,最朴素的想法是在海外主流市场推出追踪中国优质资产的指数产品,“如同埋下一颗好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海外投资者喜闻乐见的A股核心资产”。

创业50指数走进欧洲

迈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中国基金报记者:此次外方股东景顺在欧洲五大重要交易所挂牌上市跟踪创业50指数的产品,迈出ETF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能否介绍下为什么会有这一布局?

汪洋:创业50指数发布于2014618日,今年运行正好满十周年,景顺这只跟踪创业50指数的ETF就成立于这个颇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此次出海,景顺最质朴出发点,是希望将优质A股指数带出国门,让更多海外投资者参与其中。

更重要的是,我们景顺长城也非常看好创业50指数的投资价值,我们自己也拥有一个创业50ETF。创业50指数是优选创业板指中50只知名度高、市值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作为成份股,我们认为,这一指数就是“中国版纳斯达克”,大比例投资于电池、电动车等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新三样”龙头,更是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优秀代表。

中国基金报记者:海外投资者对这一ETF的态度如何?

汪洋: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景顺的销售体系非常完善,构建了面向北美、欧洲、亚太、中东、非洲、南美等全球销售网络。这也意味着,此次跟踪创业50指数的这只UCITS ETF也会实现跨国销售。

需要指出的是,在欧洲、北美这类成熟市场,采取的是种子基金的IPO方式,有别于国内需要2亿元才能成立,海外更在意成立后的销售,当然,如果长时间都无法做大,也会自然而然面临清盘退市的风险。UCITS是国际公认的基金架构模式,对于海外投资者,尤其是欧洲、中东、非洲、亚太以及拉丁美洲的客户来说,这或是参与A股核心资产较好的方式。

中国基金报记者:ETF出海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汪洋:简言之,生容易,长大难。有了当地资管牌照,就能生出来,但能如果想真正把产品做大、做出生命力,被更多海外主流投资者所持有,则是对销售网络、运营效率、资本市场深度等全方位能力的综合考验。景顺是全球第四大ETF提供商,欧洲第六大ETF提供商,这也是我们有胆量、有信心选择在欧洲主上市的根本原因。

用创业者精神

继续国际化、特色化之路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景顺长城ETF布局正在朝着追求特色化、国际化发展,从产品线涉及宽基、行业/主题、跨境/QDIISmart Beta等产品。能否谈谈这些年景顺长城做了什么努力?

汪洋:景顺长城其实早在2013年就发行了首支smart beta ETF产品,理念在当时是非常领先的,但生不逢时,所以后来也黯然退市。2021年底公司重新发起设立了ETF与创新投资部,我和团队成员从五湖四海加入,带着创业心态重新出发。

寻找定位是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彼时国内ETF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但我们运气不错,接连在港股、美股和红利等赛道都形成了局部战斗力。其中纳指科技在QDII额度受限的情况下,依然快速成长为国内美股投资的标杆性产品。红利低波则是赶上了红利投资的发展机遇,一跃成为赛道最大的产品之一。

运气背后,其实更多是公司内部协调机制和外部生态圈的不断建立和升级,这是个持续,且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坚定看好中国ETF发展的巨大空间,虽然越来越卷,但我们会坚持找好定位,寻求特色化、国际化两条腿走路。

中国基金报记者:未来景顺长城ETF如何布局?

汪洋:站在目前时点,入局者更多,空白领域更少,竞争更加激烈,未来挑战巨大。中国ETF有别于其他成熟市场,是个完完全全的明牌游戏,有实力的头部公司可以选择全链条布局,而后发者竞争难度较大,需要找准定位走差异化路线培养起相对优势。

景顺长城的最大优势在于有景顺这个ETF三好学生可以去模仿和学习,因此,我们能从成熟市场借鉴国内现阶段的发展,从而找到新的出路和发展方向。当然,正如今天我们的议题,国际化也是我们的核心比较优势,指数产品 “引进来”也要走出去,不光走出去,还要走到很多地方去。

ETF发展从“1.0”到“5.0

ETF组合或是未来方向

中国基金报记者:自200412月国内首只ETF发行开始,我国ETF业务已历经20年的发展。您作为ETF市场最早的参与者之一,您如何看待过去20ETF的发展?

汪洋:若用计算机领域的版本更迭来形容ETF行业发展,这25年来ETF1.0时代已跨越到5.0时代。

最早诞生的ETF主要是单市场产品,可视为1.0时代。2012年首只跨市场ETF——沪深300ETF出现,标志着ETF进入了2.0的跨市场时代,但仍集中于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等宽基品种。3.0时代,是从宽基向行业、主题扩散的过程,将颗粒度打得更小一点。

2013年首只跨境ETF诞生,将ETF市场推到4.0的新时代,意味着单纯布局A股市场的ETF产品,逐渐拓展到美股、黄金等多领域,这类和A股相关性低的资产,给机构和个人配置带来更多新选择。

2021年之后ETF进入高速发展的大时代,竞争激烈,新品种快速涌现,资产类别从股票拓展到商品、债券等领域,5.0时代是4.0时代的扩充,在更多资产类别、更多国别、更细的颗粒度上深化,当然也包括A股资产国际化的实质性推进。

中国基金报记者:刚你也谈到,2021年以来ETF产品和规模迎来大爆发,背后驱动力是什么?

汪洋:任何一件事物发生都是多元因素造就的,ETF同样如此。

第一,过去三年时间,A股权益市场相对表现平淡,主动权益基金的赚钱效益不像过去那么强;同时,随着资本市场有效性提升,主动权益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加大,费率低廉、运作透明、品种多样的ETF产品开始进入投资者视野。

第二,投资者群体逐渐成熟,加速流入ETF品种。2013年我做ETF讲师,接触到的投资者了解ETF的寥寥,但近年来,特别是这两三年,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认识和使用ETF,机构投资者对ETF 的参与力度和广度也都有大幅度提高。过去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更多布局宽基ETF,目前行业ETF、主题ETFSmart Beta ETF、跨境ETF都有参与;参与力度也在加大,交易所每年都公布ETF持有人数据和结构,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去看一看,数据是最好的解释。

第三,ETF销售及推广方式不断进化,让ETF更加简单、易懂,被投资者所理解,也成为产品发展的重要推手。以我们为例,去年采取“谐音梗”将纳指科技ETF设计为“那只柯基”形象,广受好评,这一小小举动让冰冷的ETF投资瞬间有了温度。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ETF领域已可谓是“卷”到头发丝,您如何看未来ETF创新方向及模式?

汪洋:坦白讲,当然中国ETF的竞争激烈度,放在全球来看,都是遥遥领先的,这背后有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但我们依然对中国ETF的未来保持长足信心,一方面,产品的创新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未来叠加衍生品,涉猎更多资产类别的品种更让人值得期待,另一方面,买方投顾模式的不断前进,是目前“单品时代”向“组合时代”的核心动力。成熟投资者最终希望的一定不是all in哪一只具体ETF,而是一个健康、可持续、在不同市场环境都能有所表现的长期组合。加上日益丰富的互联互通机制,未来ETF将从目前的一维向更多维进化,这才是中国ETF的真正光明未来,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新手上路

费率优惠

反洗钱

景顺长城资产管理

一对一专户查询

一对多专户查询

ETF专区

选择我们

公司概况 投资研究 公司荣誉 诚聘英才

新手指南

免费开户 如何0折申购费购基 基金转换 电子账单订阅

银行券商客户查询

查询资产市值 查询盈亏情况 找回登录密码 手机APP

现金宝

闲钱理财 0折申购费购基 快速取现 基金赎回提速

常用功能

费率优惠 忘记密码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证监会 深圳证监局 基金业协会 中国投资者网

机构服务

券商路演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