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景顺长城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权益类基金投资者》。权益类基金主要就是股票基金为主。
这个调查统计了多个城市,超过3万份调查问卷,里面很多统计结果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我们会用几篇文章,来分析下其中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有用的信息。
第一篇:频繁看账户这个坏习惯,得改改了
第二篇:年龄越大收益越好,这是真的吗?
基民盈亏比例
问卷第三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是基民赚钱的比例。
我们知道2019年A股整体表现还可以,很多股票基金收益也有20%-30%以上。但是基民赚到钱了么?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其中有:
39%的基民是亏损的。
35%的基民,盈利小于10%。
21%的基民,盈利在10%-20%之间。
即便是大部分股票基金都在上涨的2019年,还是有投资者亏损。
而且很多基民,是在亏损的情况下卖出了基金。也就是说,这个亏损不是浮亏,是实际真的亏损了。
不赚钱的2个原因
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之一:买在高位
很多投资者在投资股票基金的时候,是因为股票基金短期收益好。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买股票基金赚钱了,也想来分一杯羹。
但是这一阶段,往往很多品种已经大涨,没有之前投资价值高了。
买在高位,之后的下跌风险增加。
▼原因之二:遇到波动拿不住
投资者在投资股票基金之前,对股票基金的波动风险,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有的投资者,能承受的波动,在10%以内。但股票基金,一年里波动20-30%都是有可能的。
那对这些投资者来说,首先买的比较贵;然后持有几个月,又看到短期下跌亏损了,超过了自己的心理预期,就会止损割肉。
但割肉的时候往往是市场底部。
最后就变成了「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尴尬局面。跟市场做了反向操作。
风险承受能力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接受波动风险。
因为不管用什么方法投资股票基金和指数基金,最后都是会面对波动的。像沪深300,一年波动也接近20%。
而有的投资者,就是接受不了波动风险。
对这些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一些波动比较低的基金品种。比如说螺丝钉前段时间发布的钉钉宝365组合。
365组合投资的二级债基为主,二级债基的波动通常在5-10%以内。
这样,波动风险就大大减少了,长期收益也会比一般理财好一些。
减少波动风险
其次,如果有了接受波动的心理准备,我们也得想办法减少波动风险。
减少波动的方法也有很多。我们最常用的是两个:
在低估区域投资指数基金;
分散定投。
对股票资产来说,在低估区域投资,本身大部分下跌的风险就已经减少了。
比如说,如果在5000点投资A股,可能之后面对下跌30%-40%的风险。但在3000点投资A股,之后面对的下跌风险,也就是百分之十几左右。
越低估,下跌风险越小。
在这个基础上,分散定投可以在下跌的时候拉低成本,进一步减少浮亏。
比如说2018年,是A股历史上第二大熊市,很多品种下跌超过30%。但在进入低估区域后分散定投,最后浮亏通常在百分之十几。
这样,坚持下来的比例就会大大增加。
这点在问卷中也有相关的数据来说明:使用定投方式投资的人,持有单只基金的时间会更长。
对股票基金或者指数基金来说,持有时间更长,意味着正收益的概率也会越高。
定投,天然是有利于投资者做长期投资的。
买的不贵,耐心长期持有,想亏钱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