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 公司新闻 > 正文

ETF,加速国际化!

来源:中国基金报      日期:2024-06-16


“走出去”“引进来”并举 ETF国际化正加速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ETF市场近期“国际范”十足:一边是跟踪创业板50ETF产品首次走进欧洲市场,为海外投资者提供布局中国资产的机会;另一边是国内首批沙特ETF获批,国内投资者又增加一类投资全球市场的新工具。

“走出去”和“引进来”不断深入之下,ETF国际化正加速。业内人士看来,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正持续推进,“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产品布局的探索是公募基金的重大机遇。未来行业需不断精进自身综合实力,做好产品创新和服务,为境内外投资者创造价值。

创业板50ETF走进欧洲

中国指数不断“走出去”

首只跟踪A股创业板50ETF,正登陆欧洲市场,为中国指数“走出去”又添上一例。

61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与景顺长城外方股东景顺在爱尔兰交易所签署合作意向书,在海外推广创业板市场,提升A股资产国际化水平。

据了解,景顺将于爱尔兰注册成立跟踪创业板50指数的UCITS ETF6月下旬于欧洲包括爱尔兰都柏林交易所、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团、瑞士证券交易所、意大利证券交易所等五个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并在国际主要市场包括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亚太地区以及拉丁美洲推广,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资产的工具。

据悉,这一UCITS ETF所跟踪的创业板50指数成立于2014年,618日将成立满10周年。创业板50指数优选创业板指中50只知名度高、市值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作为成分股,是国内优质科技成长类公司的代表指数。

据景顺欧洲及亚太ETF业务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有着长期增长潜力,特别是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蕴藏着广阔的投资机遇。此次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合作推出的指数产品,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独有的参与中国市场机会。

这意味着,投资A股市场ETF产品国际化新进一程。实际上,早在2008年,中资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破冰”,此后行业不断开拓自己海外业务,逐渐“落子”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或独立或通过与外部机构合作等方式将跟踪国内资产的ETF产品引入海外市场。

早在2013年,嘉实基金曾宣布,旗下香港子公司嘉实国际推出db X-trackers嘉实沪深300中国A股基金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只在美国上市的直接投资于中国A股的实物ETF。此外,易方达、华夏、博时等多家公司都曾宣布过跟踪国内资产的ETF登陆境外交易所。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赵云阳介绍,在公募ETF国际化方面,博时基金在香港、美国发行了多只投向国内市场例如创业板、科创板的ETF,这些在当地交易所交易的ETF为投资者解决了时差问题,也进一步推进了国内股票市场的国际化。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其投资价值不断涌现,国际市场也瞄准中国优质指数,不少境外机构也布局相关指数的ETF产品。据中证指数公司数据显示,跟踪A股核心指数沪深300ETF产品,已在伦敦、墨西哥、德意志、意大利、泰国、瑞士、纽约、韩国等多国交易所上市。此外,光伏产业、红利指数、科创50、科创创业50、上证180、上证50、中国互联网、中证100、中证1000、中证500等众多指数也走出国门。   

ETF互联互通

推动双向奔赴

近几年来,证监会相继打通了中日、深港、沪港、中新等地ETF互联互通,一批互联互通ETF产品诞生,“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奔赴不断破局。

614日,证监会网站显示,南方基金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QDII)、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QDII)正式获批,意味着国内首批沙特ETF正式落地。

据悉,上述两只基金将采用内地交易所与港交所互挂的模式,通过挂钩南方东英基金在港交所上市的沙特阿拉伯ETF,实现对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的跟踪。其中,华泰柏瑞旗下为沪港产品互挂,南方基金旗下则为深港产品互挂。一旦这两只产品发行、上市,内地投资者迎来了投资沙特阿拉伯市场的指数化便捷工具。

不仅如此,今年3月,汇添富基金与辉立资本联合推出的辉立-汇添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而这一产品是通过上交所与新交所的ETF产品互通计划上市,得到了美洲、欧洲和亚洲资本市场多家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认可和支持。

近几年中国证监会相继打通了中日、深港、沪港、中新ETF互联互通,现在已经有一批互联互通ETF产品。

仅从2023年看,年底首对沪新互挂产品——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与南方东英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分别在上交所和新交所同步上市,标志着沪新互挂ETF正式启航。当年,银河证券富国中证1000ETF、银河证券富国越南30行业ETF均在新交所成功上市。此前,南方基金、平安基金、华泰柏瑞、华安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均布局了相关ETF互联互通业务。

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助理总监倪斌介绍,在推动国内资产通过ETF走向国际上,20196月积极参与了中日ETF互通,将国内核心宽基品种上证180ETF推向日本市场。此外,也积极推动国内ETF通过互联互通等渠道走向国际,将国内的优质指数标的推荐给更广大的国际投资者。据悉,华安旗下有两只ETF纳入了互联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614日,沪深交易所宣布降低ETF互联互通的纳入标准,陆股通方面,ETF纳入规模门槛由不低于15亿元调整为不低于5亿元;港股通方面,ETF纳入规模门槛由不低于17亿港元调整为不低于5.5亿港元;调出的门槛也相比过往有所下降。最新ETF通调整名单将在712日发布,这一修订将自722日正式生效。

ETF纳入陆港互联互通202274日正式实施,当时共83只标的获得北向交易资格,4只标的获得南向交易资格。截至目前,已超过百只标的获得北向交易资格,10只标的获得南向交易资格。随着纳入门槛大幅降低,ETF通将迎来大扩容。

业内人士表示,ETF互联互通,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两地资本市场,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两地资本市场,增强A股对境外中长期配置型资金的吸引力。

ETF国际化加速度

国际化成为ETF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数据也显示,近年来特色区域ETF一直都比较受欢迎,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的布局。从跨境ETF来看,2019年,追踪日经225指数、日本东证指数的ETF密集成立;投资美国、德国、法国等其他区域的跨境产品不断涌现,并从海外宽基发展至海外细分赛道,不少特色产品尚在路上。ETF互联互通业务上,头部基金公司也在不断发力。

作为外资系基金公司,摩根资产管理(中国)表示,自2020年以来就全力拥抱中国ETF新浪潮。一方面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ETF投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各类投资中国的便捷工具。

“从资产类别的角度,境外机构投资者或将长期投资、持有两类资产:一是宽基指数仍将作为其主要的资产配置工具;二是较具有中国经济代表性和长期增长趋势的大行业/主题类指数。”摩根资产管理(中国)表示,公司采用差异化的策略,更精准化地布局A股宽基、大行业主题等市场指数,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契合其需求的投资工具。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在公募ETF国际化方面,主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布局策略。一方面将境外优质资产“引进来”,积极推出跨境ETF产品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投资海外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境内优质资产“走出去”,推动国内指数的国际化,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优质资产的机会。

 “在选择目标市场和投资者群体时,更多是基于专业视角和前瞻思维,从大类资产配置、投资者需求、标的稀缺性和代表性等角度出发,差异化布局低相关性市场,为投资者布局国际市场提供丰富和多元的投资工具。”上述人士表示。

倪斌也表示,在选择跨境ETF的目标市场时,会以坚持国家战略、服务资本市场发展、服务投资者为出发点,选择市场成熟度高、增长潜力大、投资者了解较充分且投资意愿强的市场核心指数。

不过,一位ETF基金经理表示,ETF国际化并非仅是在海外发一只或多只产品,最核心是将ETF真正做大,做出生命力,被更多投资者所持有,这才是国际化最终的意义,也是行业努力的方向。

直面国际化挑战 基金行业迎难而上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立足本土,开拓海外”一直是公募基金国际化的梦想,不过无论是2007年首批QDII基金出海,还是自2008年起,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争相开设香港、美国等海外子公司,发展过程历经曲折。

除了基础市场表现以及搭建海外销售网络面临的挑战之外,布局跨境ETF可能会存在地缘政治、汇率波动等风险,通常基金公司对海外市场相对陌生,也会给投研带来新的考验。

好在经过初期的摸索总结及市场波动之后,如今基金行业迎来了ETF互挂、ETF互联互通等发展机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将会针对不同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推动ETF国际化的创新发展。

基础市场表现以及搭建销售网络

考验国际化进程

尽管目前国际化渐热,不过回想起过去十多年基金公司出海历程,可谓历经艰辛。

首批QDII基金“出海”时,迎面遇上全球金融危机,全球股指集体走弱,恒生指数也出现断崖式暴跌,20081027日更是触及10676.29点的阶段性低点,指数一年之间重挫33.4%,在此背景下,首批QDII基金净值也遭遇巨大回撤。

而在“引进来”方面也充满挑战,在面向海外市场做国际化推介时,也考验着基金公司在海外搭建销售团队的能力。

据一位ETF基金经理反馈,出海最大的难度还是基础市场表现以及销售网络的问题。在他看来,目前对于国内资管机构而言,最核心的是如何搭建销售网络的问题。“牌照还是相对容易获取的,尤其对于美国这种开放市场而言,只要资管机构符合相关规定就可以持牌。但是产品能否卖出去,其实是依托于本地的销售网络。这个销售网络的建立对于中资基金公司来说是极为困难的,哪怕在香港市场,做得好的中资机构也凤毛麟角,更别谈在海外市场,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通常基金公司对海外市场的熟悉程度并不如国内市场,布局跨境ETF可能会存在地缘政治、汇率波动等风险,由此对基金公司的投研提出新挑战。同时跨境ETFQDII额度限制影响,申购上限往往较低,市场热情较高时较难有足够的套利资金去平抑溢价。跨境ETF的底层资产来自海外市场,交易时间、汇率等因素都影响着一二级市场的匹配度,从而加大套利难度,或使部分跨境产品的高溢价成为一种常态。”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谈到了推进国际化面临的多种困难。

如何克服“国际化”的难题,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认为,在研究方面,必然要加大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力度,深入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走势、政策环境和市场特点,才能开发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以适应不同市场环境。这样一来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定制化的投资解决方案,二来也可以优化全球资产配置,平衡风险和回报,实现投资组合的稳健增长。

 “同时,对于国际化特有的风险,需要严格做好风险管理:包括建立和完善跨境风险评估模型,及时识别和评估国际市场的风险因素,在跨境投资管理的过程中建立成熟的金融工具及策略的使用体系,有效管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其他市场风险。制定详细的危机应对预案,以便在面对国际市场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汪洋称。

通过竞争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推动国际化业务发展

全球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也考验着各家基金公司的综合能力。

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助理总监倪斌坦言,目前ETF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家基金公司围绕同一标的布局ETF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但他认为,这种竞争关系对于资本市场、投资者、基金公司而言都是有利的,通过竞争可以不断提升投资者对于ETF投资方式的认知,不断推动投教服务质量的提升,不断提升基金管理水平。

“基金公司需要积极地参与竞争并不断精进自身综合实力,更好地服务资本市场、服务广大投资者,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在全球ETF市场中,我们也希望与各家基金公司一道,不断推动ETF国际化的创新发展,助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倪斌表示。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赵云阳也认为,在全球ETF市场中,基金公司间需要在产品创新、市场覆盖、客户服务等方面展开竞争,同时也需要协力合作以推动整个国内市场在全球的发展和成熟。“我们会持续进行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布局,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覆盖全球的多元化产品线。”

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将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在他看来,健康的竞争能够推动行业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景顺长城基金也寻求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ETF市场的发展。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更是表示,良性的竞争有助于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构建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更佳的产品和服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ETF市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不仅体现在需求端和供应链,也体现在很多综合业务上。不再仅仅是组合管理,可能还需要承担非常综合的框架性业务,必须把生态里面所有参与方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要做好理解、沟通和研究的工作,从而实现对内对外的有效输出。在公募被动投资业务激烈竞争的当下,想要站稳脚跟,基金公司不但需要打磨好工具,还要告诉投资者工具的组成和使用方法,提供全周期的指数投资解决方案。”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谈道。

ETF国际化前景广阔 “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奔赴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对于ETF国际化的发展前景,公募人士充满信心。受访人士预计,未来公募行业将兼顾“走出去”和“引进来”,持续推动ETF国际化进程,通过创新产品和拓展投资领域等举措,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投资工具和机遇。

ETF国际化前景广阔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开放水平的提高和全球资本市场的融合加深, ETF国际化将成为未来ETF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助理总监倪斌表示,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互联互通的不断完善和健全,ETF国际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国内ETF处于爆发式发展阶段,投资占比相较于美国等成熟市场仍处于较低水平,表明ETF国际化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随着我国资产在国际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未来有望实现更多AETF境外市场挂牌,这也将成为公募ETF国际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倪斌说。

这一观点得到景顺长城基金的支持。该公司指出,公募ETF的国际化,一定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奔赴。总体而言,相信公募ETF将进一步加强全球资本市场的融合,为投资者提供更广阔的投资视野和机会。

近日,景顺长城基金外方股东景顺在欧洲市场推出其首只紧跟A股创业50指数的产品,标志着A股指数出海进程迈出重要一步。对此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直言,“创业50指数的首次出海是A股指数出海进程中的精彩一步,相信伴随着交易机制优化、市场成熟度提升、国际合作与监管增强、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多元化,会为中国资产带来更广泛的国际认可。”

ETF国际化趋势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一方面,国内投资者对全球资产的投资需求强烈,更多配置全球资产的ETF产品将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吸引力日渐上升,国际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的需求也很旺盛,国内ETF也需要‘走出去’。”另一位基金人士表达了相似观点。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赵云阳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投资国内的ETF在全球各地上市,同时交易所之间的基金互联互通也会继续发展。通过这些ETF产品,全球各地的投资者可以更方便地投资国内市场。

创新产品助推国际化进程

ETF国际化进程中,将有更多创新型产品推出,投资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满足全球投资者多样化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认为,随着ETF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已对海外共同基金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新的产品形态更是层出不穷。境内ETF市场在规模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或将涌现更丰富的产品类型,例如主动管理ETF;同时境内市场也将进一步完善、拓宽ETF的国际化投资途径,例如ETF互联互通机制、ETF互挂机制等。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开放、市场投资工具进一步丰富以及海外投资者对于A股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市场ETF的投资。

“为了满足全球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基金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在产品创新上,基金公司在拓宽全球视野的同时,还需结合国内投资者的实际需求,为国内投资者打造更多国际市场配置工具。目前,国内市场QDIIETF仍有广阔布局空间,这将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全球投资机会。”倪斌说。

谈及对未来公募ETF国际化发展的展望,景顺长城基金称,一方面,随着国际化的深入,预计将出现更多创新的ETF产品,满足全球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面对多元的投资者基础,相信也会出现更多的本土化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促使基金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会看到更多跨国监管合作,以确保ETF市场的公平性、透明度和稳定性。对于基金公司,则需要加强对跨境风险的管理,提升风控能力等。

北京一家公募表示,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跨境ETF产品有望进一步丰富,提供更多国际化投资机会。后续对于ETF产品的推广可从广度和深度双向扩张,一方面与已经实现了互联互通的交易所继续挖掘具备投资价值的优质互通品种,同时探索其他适合开展互联互通合作的国家或者区域,在拓宽中国境内金融产品的覆盖领域,进一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新手上路

费率优惠

反洗钱

景顺长城资产管理

一对一专户查询

一对多专户查询

ETF专区

选择我们

公司概况 投资研究 公司荣誉 诚聘英才

新手指南

免费开户 如何0折申购费购基 基金转换 电子账单订阅

银行券商客户查询

查询资产市值 查询盈亏情况 找回登录密码 手机APP

现金宝

闲钱理财 0折申购费购基 快速取现 基金赎回提速

常用功能

费率优惠 忘记密码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证监会 深圳证监局 基金业协会 中国投资者网

机构服务

券商路演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