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基金经理洞察 > 正文

景顺长城基金汪洋:以国际化视野探寻ETF突围之路

来源:中国基金报      日期:2023-03-20


年初,国内ETF规模超1.6万亿,十多年来一路蓬勃发展。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正是中国ETF市场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汪洋14年来深耕ETF赛道,具备极其丰富的境内外指数产品投资及推广经验。他参与过中国首只跨市场ETF(沪深300)、首批跨市场行业ETF系列、首只全球电商大数据指数基金等里程碑式产品,并在纽交所、港交所成功运作上市若干A股核心品种,也是中国早期参与交易所全国大型巡回培训的核心讲师。

ETF无疑是公募基金行业中竞争相当激烈的赛道!”汪洋在采访中坦诚,目前从指数选择、产品申报、发行速度、首发规模、持营效果,到流动性多寡等方面,行业都在比拼。

虽然竞争激烈,但汪洋充满信心。法兴银行近日预测,34月间,全球范围内被动管理型股票基金的净资产将超过主动管理的同类产品。这是一项里程碑事件,意味着被动型产品的旺盛生命力。他表示,若干年后,中国或也会上演这样的故事。

在汪洋看来,国内包括ETF在内的指数型产品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基金投顾、个人养老金、场内外打通等业态逐渐明晰,将给ETF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而目前行业竞争也在向纵深化发展,景顺长城要在ETF领域突围,需要结合公司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未来将重点关注国际化视野和组合方案升级。

见证国内ETF发展史

用创新精神迎接新挑战

80后的汪洋,自从业以来一直扎根于量化、ETF等领域,是位名副其实的“ETF老将”。

在美国获得计算机和金融工程双硕士学位后,汪洋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利率衍生品交易。2009年回国后,第一站便选择了被业内誉为“黄埔军校”的华泰联合证券(当时为联合证券),成为行业内早期一批的新财富金融工程分析师。

此后,汪洋陆续加盟华泰柏瑞、汇添富及博时基金,参与并见证了众多创新代际ETF的诞生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境内外指数产品投资及推广经验。比如他参与过首只跨市场ETF(沪深300)的发行,该基金超300亿份首发规模至今为ETF发行的历史纪录;比如参与了首批跨市场行业ETF系列发行、首只全球电商大数据指数基金、首批黄金ETF等发行和运作,并在纽交所、港交所成功运作上市若干品种,如境外首只科创板ETF,境外首只创业板杠杆ETF等。

不仅如此,汪洋还是中国早期参与交易所全国大型巡回培训的核心讲师,曾获上交所金牌讲师、深交所优秀讲师等诸多荣誉,广受好评。

每一次参与标志性ETF的发行、运作,每一次去海外路演推荐中国ETF产品,都加深了汪洋对ETF产品的洞察和认识。在他入行之际,国内ETF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只产品,户数不过几十万,10年来国内ETF一路高速发展,目前总规模超过1.6万亿,ETF种类也从宽基为主发展到行业ETF、主题ETF、境外ETF等百花齐放,整体ETF生态圈已然成熟,竞争异常激烈。

ETF竞争已十分激烈的2021年,汪洋加入了景顺长城。“可以说,景顺长城切入ETF赛道之际正值行业白热化竞争阶段,A股主流的宽基和行业主题标的已基本被占满,放眼望去,操场上好像没有落脚的地方。但如果退后一步,格局打开,还是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机会。我完全是从创业者心态出发,来重新下场参与这场竞争。”

在这一两年间,汪洋一边积极研发和布局特色产品,一边建立并优化公司ETF内部工作机制,同时搭建起ETF外部生态来适配业务发展,“ETF是需要全方位运营的,缺一不可”。

“理想的状态是一个渠道都不能缺失,除了最传统的券商渠道,也要重视保险、银行、财务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还要重视蚂蚁、天天等线上三方销售渠道。”汪洋坦言,作为ETF业务的领头人,不仅要做好投资,更需要跑渠道、做营销,他甚至笑谈“类似发广告传单一般,要发得勤,要下沉到各个分支,和生态里的伙伴一起,才有可能把ETF做大做强”。

汪洋也反复强调,景顺长城一直强调长期主义,映射到ETF业务也有相对长远的规划,“好的一点是,公司看长期,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

竞争中寻找突围之路

国际化、组合方案升级为目标

2022ETF的发行,被行业誉为“竞争激烈发行年”,也凸显出ETF整体竞争的激烈程度。对此,汪洋表示,如果景顺长城在ETF领域有所发展,必须要跳出“什么最火就布局什么”的思维,需要结合公司自身优势走差异化路线。

“我一直在想,景顺长城ETF的优势在何方?突围之路如何走?”汪洋寻找到两个方向:国际化视野和组合方案升级。

“国际化”是景顺长城ETF业务布局的一大方向,要将视野扩展到全球,抢占全球投资产品布局的空白点。汪洋表示,国际化产品尚属于未被开垦的“蓝海”。同时,景顺长城基金的外方股东Invesco是美国知名ETF发行商,或能提供不少可借鉴的经验。

汪洋分析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和国际互联互通步伐正在加速,中日通、中韩通、中新通等都陆续落地,未来跨境合作空间巨大。日前,景顺长城正在发行的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基金(QDII- LOF),正是这么一个国际化产品,将A股芯片投资一步升级为境内境外芯片投资。“若这条路走通,未来还有不少领域可以挖掘”。

“组合方案升级”是景顺长城ETF业务布局的另一大方向。所谓“组合方案升级”,是指用组合思维,用解决方案的做法来替代单品投资。近期,景顺长城极具创意的推出了“ETF boys”,精选了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科技赛道,包括创业50ETF、港股科技50ETF和纳斯达克科技三只基金。

这三只产品一方面体现了beta升级,比如创业50ETF,是在具备成长性的创业板100指数中选择更优质的50只股票;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于组合方案的理解,即“用低相关性的跨区域品种为投资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境内境外科技投资方案”,汪洋阐述道。

三大发展契机

ETF未来空间巨大

“从长远来看,当前中国ETF的发展阶段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汪洋谈及国内ETF发展时表示,随着基金投顾、个人养老金、场内外打通等业态逐步落地,都将给ETF发展带来巨大契机。

交易所披露数据显示,这几年ETF用户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至最新数据,上交所ETF交易户数已超过1000万户。然而,这一数据相比上亿中国股民的占比还非常低。同时,对比美国市场,美国ETF占全部基金规模比例大约是21%左右,而当前中国市场远低于这个数字。

在巨大空间之下,市场各方都在寻求ETF发展的契机。汪洋表示,期待投顾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我曾在海外做过不少中国ETF的路演和推介,庞大而成熟的投顾群体能够将管理人从繁杂的个人投资者教育中解脱出来,更加聚焦产品研发和投资方案升级,这也是ETF市场发展阶段不同最大的差异所在”汪洋表示,若中国基金投顾体系发展起来,预计ETF会迎来高速发展期。

另一个被汪洋看好的是养老金改革。从美国、日本等商业养老金成熟市场来看,个人养老金配置指数基金比例高且稳定和长期。目前国内个人养老金业务已经启航,预计将给ETF发展带来较强推动力。

除此之外,聚焦产品创新本身,即通过提供不同收益结构的创新型ETF,也会极大的打开应用场景。比如主动ETF,比如结合衍生品的杠杆反向ETF,以及非线性收益结构的另类ETF等,都能吸引更多类别投资者的参与。

法兴银行曾预测显示,被动管理型股票基金即将迎来一个酝酿了十多年的里程碑:在全球范围内,三四月这类产品的净资产即将超过主动管理的同类产品。而美国市场在2022年被动管理型股票基金已经超过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了。汪洋直言,这是大势所趋。不过,目前中国还是有alpha的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散户机构化的趋势不断深入,被动投资的优势会越来越显著。

汪洋强调,无论市场竞争如何激烈,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就景顺长城而言,如何从全球视野设计特色化、差异化的指数产品,以及如何用组合方案的不断升级来打动投资者,是他们团队现在和接下来的核心任务。



新手上路

费率优惠

反洗钱

景顺长城资产管理

一对一专户查询

一对多专户查询

ETF专区

选择我们

公司概况 投资研究 公司荣誉 诚聘英才

新手指南

免费开户 如何0.1折申购费购基 基金转换 电子账单订阅

银行券商客户查询

查询资产市值 查询盈亏情况 找回登录密码 手机APP

现金宝

闲钱理财 0.1折申购费购基 快速取现 基金赎回提速

常用功能

费率优惠 忘记密码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证监会 深圳证监局 基金业协会 中国投资者网

机构服务

券商路演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