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基金经理洞察 > 正文

景顺长城基金张仲维:AI应用形成正向商业循环 端侧产品可能迎来爆发

来源:证券时报网      日期:2025-01-06


证券时报记者 杨波

“字节推出的豆包非常好用,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谈到国内AI的发展,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张仲维这样说道。

张仲维曾任职于台湾元大宝来基金国际投资部。2013年,在智能手机浪潮高涨、台湾半导体日益繁荣之际,张仲维来到大陆,先后加盟了华润元大、宝盈基金;20235月他转战景顺长城基金,自202311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

在近10年的公募基金投资生涯中,他获得了较好的投资业绩。以他自2023117日开始管理景顺长城优质成长股票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1231日,该基金A份额2024年回报率为32.15%(同期业绩基准为14.32%)。

过往的经历,使得张仲维的投资有鲜明的“国际化与科技成长”特色。在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中,他多次谈及海外高科技企业与科技动态,以及科技产业链的全球联动。他直言,自己近两三年的投资重点在AI,因为AI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全球投资关注的焦点,值得长期关注。“谁如果忽视AI,就有可能被时代抛弃。”他说。

AI应用已产生显著收入形成正向商业循环

证券时报记者:请讲讲你的早期经历,怎么做研究?

张仲维:电子行业是台湾的主导产业,我一入行后就开始研究电子行业。在亚洲,电子产业是全球供应链的一环,比如台积电,客户主要是苹果、英伟达、高通等国际大厂,这些大厂会持续投入和不断创新,供应链则负责制造,这个过程中供应链也能赚到钱,并跟大厂一起成长,这已成为一个成熟的模式。我们通过研究供应链,买进其中的好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2013年你加盟华润元大,开始在A股投资,那时正值智能手机热潮。

张仲维:过去十几年,我们经历了几轮科技成长的投资机会。第一波机会是智能手机,带来苹果手机供应链的爆发;第二波机会是国产半导体,2018年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国内半导体产业正式开始成长;第三波机会是新能源汽车;第四波机会是AI2023年初,ChatGPT推出后爆火,为了训练大模型,各个公司开始大量购买英伟达的GPU,英伟达备受投资者追捧,迅速成长为3万多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并带动亚洲的供应链公司一起成长。

证券时报记者:你怎么看AI的未来?

张仲维:从当前时间点看未来,我仍然看好全球AI的发展。算力端方面,首先看英伟达,各行各业对AI处理器的需求,使得英伟达成为世界上市值居前的公司。即便是谷哥、微软、亚马逊、Meta四家科技巨头,用于采购英伟达GPU的资本开支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并且预计在2025年会继续扩大。

再来看大模型端的进展,OpenAI持续发布新的模型,新发布的o1模式可以执行一些类似人类的推理任务,比如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时,会“花一些时间思考”再回答。相较于当前能马上给你回复的模型,o1的模型更加智能。

证券时报记者:AI应用目前的情况怎么样?

张仲维:AI应用在美国已经产生非常可观的收入。2024Meta的各项业务正在明显受益于AI的进步,带来广告收入的大幅增加,微软、谷歌、亚马逊均是相似的情况。AI给这四家公司带来的收入增量合计在300亿—400亿美元,非常可观。另外,AI软件公司的收入也开始增长,美股近期涨幅最大的也是AI应用软件公司。

很多人说AI是一个泡沫,没带来多少收入。事实上,AI应用已经开始产生显著的收入,正在形成正向的商业循环。

证券时报记者:你怎么看国内AI的发展?

张仲维:市场很关注字节跳动,在AI上投入较大,2024年字节的资本支出达到800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600亿元。字节推出的豆包非常受欢迎,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截至202411月底,豆包2024年累计用户数超1.6亿人,单日活跃用户数近900万人,全球AI应用排名第二。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过4万亿,自发布以来7个月增长超过33倍。这些数据让大家觉得国内AI有希望,市场预期会带动腾讯、阿里等公司也加大投入,国内AI投资可能会加速。最近国产算力也涨得特别多,包括GPU、光模块、PCB、数据中心等。

未来,中国AI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比如,如果你有一个AI好友,能每天帮你干完大部分事情,相当于每个人都有一个助理,这个需求预计会很大。

AI持续赋能 端侧产品可能迎来爆发

证券时报记者:AI端侧产品,你主要看好哪些品类?

张仲维:我们看好手机、AI眼镜、自动驾驶和机器人,这四类产品一直以来都存在,但没有大的增长或看点,现在AI能力提升,有了AI赋能,可能带来需

首先看手机,2025年将是AI手机的元年,苹果手机的AI功能已经在美国上线,估计今年5月会在国内上线,我们对苹果AI手机的销量比较乐观。第二是AI眼镜,AI功能提升后,AI眼镜可以通过简单的语音交互,帮你做很多事,非常方便好用。Meta和雷朋合作的第二代AI眼镜2024年前三季度卖出了300万副左右。近两个月,国内可能会有各式各样的品牌开始发售AI眼镜,这是我们非常看好的方向。至于自动驾驶跟机器人,主要关注特斯拉。

证券时报记者:自动驾驶目前进展如何?

张仲维:去年12月初我到美国调研,试驾特斯拉最新版本的自动驾驶,非常惊艳。目前国内处在汽车电子化+配置的过程中,2025年值得关注的事情是,有国内车企会把20万元以上车的配置,下放到10多万元的车,加上域控制器、雷达、摄像头和辅助驾驶的功能。不管是自动驾驶还是辅助驾驶,都会带来汽车电子化、汽车零部件投资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机器人会不会来得慢一些?

张仲维:2025年是机器人元年,特斯拉将正式开始出货,预计出货量将以千台为单位。第一步,特斯拉会在自己的工厂用机器人,然后再对外销售。从更长的时间跨度看,机器人将拥有巨大的市场,从工厂、服务员到自动驾驶,有很大部分可以用机器人替代。另外,如果机器人未来真的走进家庭,可能是比汽车更大的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英伟达现在市值3万多亿美元,是否有泡沫?

张仲维:虽然英伟达增长最快的时候可能将要过去,但它仍可能保持正常增速,未来两年AI应用是最大的投资机会之一,这或将推动英伟达的体量继续增长。

证券时报记者:英伟达增速可能降低,你对其供应链的投资是否会有所调整?

张仲维:我们会去找供应链边际上有变化的公司,要有阿尔法,而不只是贝塔。今年3月份,英伟达将召开大会,发布新的CPO(光电封装)方案,我认为英伟达供应链里最大的机会或许在CPO,这是我们目前主要关注的方向之一。

证券时报记者:AI有没有可能形成类似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张仲维:有可能,但什么时候不知道。从台积电报表看,AI占比在不断提升,2024AI贡献占到15个百分点,预期未来五年每年将有50%的增长。

不可忽略的是,AI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全球投资关注的焦点,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如果忽视AI,就有可能会被时代抛弃,而且时代在抛弃你时,肯定是不会告诉你的。

科技行业不做预判 跟踪最新数据最重要

证券时报记者:你研究电子行业多年,有什么经验跟我们分享?你曾说,科技行业预判比较难。

张仲维:研究电子供应链必须跟踪供应链上的数字,要让数据说话。

我一直说,科技行业不要去做预判,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年会发生什么事,OpenAI不知道、黄仁勋也不知道,我们会有个预期,然后实时跟踪最新数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证券时报记者:你有没有看错的时候?

张仲维:当然有。比如,VR(虚拟现实)刚出来时,我们很看好,买了一些相关的公司,但产生了亏损。Meta也曾All In虚拟现实,推出相关产品,最后根本没卖出去,收入上不来,导致股价暴跌;苹果历史上也推出过很多不行的产品。AI也有可能不行:如果从明天开始,AI没有人使用,产生不了收入,大家也不投资它,也不需要英伟达的GPU了,那我们也会在投资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证券时报记者:研究电子类公司,你最看重什么?

张仲维:亚洲电子产业基本都是在供应链中,看供应链的公司主要要看它的客户是谁、它的客户发展怎么样。如果这家公司最大的客户是英伟达、特斯拉、苹果等,那它肯定就问题不大,因为它的客户已经审核过它了,而它的客户肯定比我们更专业,要求也比我们严苛。

证券时报记者:2024年你获得了较好的投资业绩,如果做业绩归因,你做对了什么?

张仲维:我们看好AI,近年来一直持有算力端的公司,这些股票2024年普遍上涨不少,贡献较大。另外还持有一些AI应用,包括消费电子、机器人等,表现比较一般。如果全仓买算力,收益肯定会更高,但我不会那么做,因为全仓买算力一定会买到比较差的公司,而我们的原则是要买好的、有业绩的公司。

有逻辑有验证就可以买 有业绩支持才多买

证券时报记者:A股喜欢“炒”未来,尤其是科技行业,如果只买有业绩的公司,是否会错失一些较好的投资机会?

张仲维:在A股,如果看好一个行业的大趋势,算出公司有大机会大空间,而且流动性比较好,逻辑也好,产业验证是有数据的,也可以买,即使它现在可能还没有利润和估值。

敢不敢在这种空间巨大,当下还没有那么明确的标的上下重手,跟基金经理的性格也有关。我相对比较保守,还是希望买有业绩支持的公司,而不是你告诉我一个大故事我就会买,或者即使我认可这个大故事,但也不敢买那么多。这是我的性格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这方面我在试着做一些调整,对一些从产业研究角度来说非常靠谱的公司,即使业绩还没有完全兑现,也可以买到较重的仓位。

证券时报记者:从公开资料看,你没有全部投资AI。近几年流行赛道投资,你怎么看?

张仲维:这也是性格的原因,我不会那么极致,即使非常看好AI,但持仓上仍会持有一些其他领域我认为特别优秀的公司。

我已经做了十几年投资,不追求短期业绩,也不追求过高的锐度,希望能给投资者赚到合理的利润。对于赛道投资,我认为All In一个板块不叫投资,叫“赌一把”。

证券时报记者:AI已经火了两年,估值会不会偏高?

张仲维:我觉得整体估值并不高,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估值普遍在20倍到30倍左右,有些公司虽然股价涨很多,业绩增长也很快,估值总体比较合理。不过,国产算力、先进封装中都有很贵的公司,所以投资组合要均衡布局,才能抵消波动带来的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如果AI增长不及预期,你怎么办?

张仲维:回顾2022年,全球宏观经济非常不好,科技行业也不行,美股下跌,其中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下跌达50%A股也下跌。应对这种局面,一是可以降仓位,二是转投防御类标的。对于我来说,我会选择降仓,同时尽可能留下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公司,但不会清仓科技去买防御类资产。

责任编辑:杨国强

 

新手上路

费率优惠

反洗钱

景顺长城资产管理

一对一专户查询

一对多专户查询

ETF专区

选择我们

公司概况 投资研究 公司荣誉 诚聘英才

新手指南

免费开户 如何0折申购费购基 基金转换 电子账单订阅

银行券商客户查询

查询资产市值 查询盈亏情况 找回登录密码 手机APP

现金宝

闲钱理财 0折申购费购基 快速取现 基金赎回提速

常用功能

费率优惠 忘记密码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证监会 深圳证监局 基金业协会 中国投资者网

机构服务

券商路演      

官方微信